張華潮,并不魁梧的身軀在項目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,英氣逼人的臉龐給人酷酷的視覺感,一旦投入工作,低下帥氣的臉,再次抬起時便是一副嚴肅的表情。他,就是二環(huán)西路智慧快速路環(huán)宇段技術負責人,年輕的“85后”環(huán)宇人。
展望2022年,紹興也將擁有一座環(huán)繞老城區(qū)的高架橋,且是一座支持無人駕駛的智慧快速路,整個工程分4條快速路、5個標段,由7家施工單位參與建設,浙江環(huán)宇是參與建造的首個當?shù)孛駹I企業(yè)。懷揣著這份自豪感和責任心,我司派出能吃苦、技術過硬年輕人張華潮擔任該項目的技術負責人。交給他一個工程,叮囑好兩份囑托——做好這個工程、帶好這批團隊。
2019年12月30日,二環(huán)西路智慧快速路首根立柱成功吊裝,標志著由我司和中鐵二十二局聯(lián)合中標承建的二環(huán)西路智慧快速路改造工程項目全面啟動。
這根立柱在行人眼里只是一根普通的鋼筋混凝土柱,在張華潮眼里卻是有脈動的生命。他曾那樣小心地呵護它來到這里,幫助它立起,幫它找準位置巍然屹立。這個過程是他連續(xù)工作的41個小時。在常人眼里需要用極大體力和毅力支撐的41個小時,在他的敘述中是自自然然的水到渠成。
2019年12月29日早上6點,張華潮像往常一樣起床,只是今天他感覺有點緊張,這種緊張感在人生中屈指可數(shù)。
張華潮2009年大學畢業(yè)進入公司,已被大小工程磨礪十年多。去年7月結束上一個工程,轉(zhuǎn)戰(zhàn)進入二環(huán)西路智慧快速路項目部。“我們施工的這個工程是最后一個招標的,但要求2022年6月和其他標段同時竣工,所以工期對我們很緊。”盡管曾在以嚴厲知名的項目經(jīng)理范六九手下鍛煉過,但他還是有點緊張。
29日早上6點多,到了工地,他巡視了一遍工地。腳下的管線還在一根一根地往外移。這張嚴肅的臉走訪過管線所屬的各個部門。他一次又一次坐下來,盯著對方陳述事情,一次不行,再來。對方從開始的不屑一顧到開始重視。
今天的任務要把兩根立柱從預制廠搬到這里。上午他和監(jiān)理來到曹娥江預制廠。預制的立柱要與工地現(xiàn)場毫厘不差地對接,所以之前來過很多次溝通、銜接。但今天還是不一樣。因為這兩根立柱今天被放倒了。就如同一根傲骨今天俯首稱臣了一般。張華潮繞著立柱細細察看,走到立柱頭的時候,發(fā)現(xiàn)有個地方磕碰壞了,連忙和廠方協(xié)商。雖然不是很大的問題,但他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緊張了。原本預計的29日晚上11點運輸?shù)轿粫r間點被推遲。
2019年12月30日凌晨,兩根立柱在路上了。兩根立柱,每根長寬各2米,高11.76米,120噸重。運輸路線沿著329、解放大道、二環(huán)北路,這些路段沒有問題,因為是沿著被二環(huán)北路智慧路項目運輸過的路線走的。但是隨后要經(jīng)過的鑒湖大橋就不一樣了。這座建造于上個世紀90年代的橋梁能承受這般重量嗎?當年建造這座橋的人已近古稀,在評估這座橋的時候,他曾被請到現(xiàn)場。站在橋頭,這位建造者感慨地說,當年這座橋可是能在亞洲排上名。這句話和這翻情懷讓張華潮銘記。這座橋果然不負眾望。載著立柱的兩輛車先后跨過鑒湖大橋抵達目的地。張華潮抬手看時間,30日凌晨2點半。
回到項目部,第二天吊裝的場景在他腦中一遍一遍地放電影般閃過——500噸的汽車吊緩緩地拎起立柱,平移,下落,與承臺嚴絲合縫。
500噸”這個數(shù)字是張華潮演算出來的。原先吊裝隊提出了400噸汽車吊的概念。經(jīng)過力臂與受力的換算,張華潮指出了不足,最后吊裝隊改換成500噸。
在一遍遍力求每個細節(jié)緊密銜接,不出差錯的幻想中,他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緊張地睡不著。那就索性起來了。
30日早上6點,一夜不眠的他在立柱上協(xié)助彈中心線。預制吊裝對精度要求極高。承臺平整度允許誤差每米1毫米,預埋鋼筋偏差2毫米。為了精確控制精度,基本上每個測量他都要復核一遍。技術負責人如何對技術負責,就是通過日常的每一次測量。沒有事無巨細的把控,技術負責就談不上落實。
然后,他開始在立柱上貼標語。他把寫有“不忘初心”的標語貼到立柱柱身上,他似乎感受到了立柱的脈動,它們是有生命和歸屬的。那就把鐵軍精神繼承給它們,讓它們巍然守衛(wèi)這條大道。
30日上午8點18分,首根預制立柱開始吊裝。而作為紹興市區(qū)十大賭點之一的楊紹線和二環(huán)西路交叉口也進入早高峰。500噸的汽車吊拎起立柱的一頭,立柱另一頭著地處墊上了襯墊,防止邊沿磕壞。立柱緩緩立直,直到站立,水平移動到承臺上方,下面四五位工人緊張地盯著縫隙,立柱嚴密地插入承臺。這個過程和張華潮夜晚的模擬那么相似,只是抬頭看,大家臉上都洋溢著高興的笑容。
試裝成功,8個千斤頂記住了當前位置,立柱移出。另一邊工人們開始拌漿、灌漿,9點半,立柱再次成功移入,漿四溢。這一刻,張華潮臉上的肌肉松弛下來了。有人提醒他:“張工,今天你這么嚴肅?!?/span>
上午11點半,卸下千斤頂,第一根立柱吊裝完成,歷時3小時。
當天下午,第二根立柱也吊裝完成,歷時2小時。
工地另一頭,樁機一刻不停地在工作。樁機觸到了很硬的巖石,很難打,工人們叫來張華潮,取樣上來,卻是氧化了的巖石,樁機必須穿過強分化層直抵中分化層。而樁機一旦開鉆,下鋼筋籠、下導管、澆混凝土必須一氣呵成。
晚上11點,張華潮摁了一下從孔中溢出的漿,早就硬了。他放心地回去了。直至此刻,他在工地已連續(xù)工作41個小時。
他說,一個好兩個好不算好,一群好才是真的好。對于自己,工作十年,他考出了市政、建筑、水利一級建造師證,注冊一級造價工程師證。而對于手下“90后”施工員,他傾其所知教給他們。他說,他希望“90后”你追我趕地超上來。
第一根立柱吊裝成功如同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。往后還有更艱巨的工作等著他們。48個承臺,67根立柱。再比如預制蓋梁拼接,精度要求更苛刻,誤差允許范圍0.5毫米。目前還沒有哪家施工單位能成功做到。
工作、生活會給人出一個個難題,有人把它視為障礙,繞了過去,最終逃不過原地踏步的結局。有人卻把它視為階梯,想解決之道,迎難跨上去,他便比別人成長了一步。個人如此、團隊如此、企業(yè)亦是如此。而企業(yè)正因為有這些出彩的個人,才蓬勃發(fā)展、蒸蒸日上。
站在2020年的節(jié)點上,我們總回想20年前的模樣。而展望未來的兩年,車水馬龍的道路將出現(xiàn)在仰望之上。往后20年的模樣更是未來可期??赡芪覀儧]有辦法改變世界,但我們可以努力讓紹興變得更好。作為建筑人,在紹興的道路發(fā)展史上出一份力,便是奮斗人生、點亮城市的一筆濃墨重彩。
文:樊紅
攝影:市政公司 金建華